洁净度指洁净空气中空气含尘(包括微生物)量多少的程度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73-2001(GBJ73—84 已作废),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(下面简称《规范》)明确规定了空气洁净度的四个等级(洁净度即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粒多少的程度),并制作了相应表格以示划分之标准:这是依据美国联邦标准209E中洁净室等级标准换算出来的,每一等级都对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大于等于0.5um 的灰尘粒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。《规范》还详加注明:“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室内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的计数,应进行多次采样,当其多次出现时,方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。”硬盘的工作环境要求是10级,这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状态下的无尘,也是普通工作环境所不可能做到的,洁净室等级,更是任何民用资金都无法实现的。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,100级还是可行的,毕竟数据恢复过程只需要短时间,暂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。只不过100级洁净间的资金投入相当大,几乎绝大部分数据恢复服务商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。实力较小的服务商可能会选择1000级洁净间,此时已经严重影响了效果。然而更为惊人的是,部分服务商甚至采用万级洁净间,这对于硬盘实在是巨大的伤害,很可能导致原本有希望恢复的数据付之一炬。不过由于数据恢复行业的特殊性,即便操作失败也无需承担责任,因此这类选择低成本投入的服务商宁可牺牲成功率以换取低价格,以此来吸引部分并不懂行的客户。
近年来,随着洁净室的使用被业界的广泛认可,洁净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对于一些高洁净度要求的产品,洁净室,洁净室的作用功不可没。然而,在人们感叹洁净室给产品带来的洁净生产环境的同时,却逐渐忽略了外来因素对洁净室造成的污染,这相当是一种慢性自杀,不仅造成企业硬件成本的浪费,更会给产品带来不可忽视的污染损害,从而会大大降低产品优率。
这就引发了大部分行业专家对洁净室污染控制的重视,而这些污染又来自哪里呢?无疑就是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,而这些因素里面,除了对其进行尘粒污染以外,还有一项基本的“无硅油”控制,根据多年的控制经验,尽管做再多防范,而硅油这项控制却往往不能完全消除,为什么呢?因为“人”。
人,是主要污染源,也是难控制的硅油污染制造者,而人体多的硅油来源就是化妆品,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员,难免会涂涂抹抹,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,皮肤干燥会掉碎屑,或者就是通过手又转移到物料上,万级洁净室标准,而物料是要经过测试合格才能进入洁净室的,有一些物料本身制造工艺中及材质中已避除了硅油,再测试时有可能还会被测出来含硅油,这就很冤了,所以这也是有些企业在选材上的困惑,他们往往为了想弄清楚到底是材质本身含硅油,还是外界接触被污染,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反复验证,无疑这不是不可取,工作中,也常听一些朋友对反映供应商们常为硅油的事情车不清楚,那究竟如何来消除这种争议呢?使用方可以按以下步骤来有效控制:
一、使用方应提前告供应商有“无硅油”控制要求;
二、供应商控制环节:
1. 供应商应确保原料材质本身不含硅油;
2. 供应商生产工艺,比如设备、环境、人员操作等过程都进行无硅油控制;
三、用家物料流入检验环节:
1. 来料抽样,测试硅油项,即FTIR test,一般需要测2组,每组需备1-3个来料原样。
先测1组:直接淋洗后测试取样,若结果OK,可不用进行下一组测试;
若结果FAILED,则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材质本身含硅油,另一种可能是被客观因素污染所致(如人手接触等),洁净室,这时就需要进行进一步测试分析,必须先对来料样品进行表面清洗(可采用酒精/IPA等挥发性溶剂浸泡5分钟,然后擦拭、DI水冲淋后烘干,或超声波振洗5-10分钟后烘干,然后再送样测试。
此时,若测试结果OK,则证明材质本身是不含硅油,需要供应商改善控制环节;
若仍不OK, 正常来讲是材质本身含有硅油导致,若需确定可多1-2次样测试,以排除因未清洗干净而导致的判读失误。
四、使用方内部控制:
1. 内部硬件设施及制造工艺进行无硅油控制;
2. 所有人员进入无硅油操作区前应先用专用无规油洁面乳洗手、洗脸;
3. 凡需进入生产区域的操作人员,应一律禁止化妆;
4. 所有设备、物料出入都应有在专用清洁通道进行清洁后方可进入。